🇨🇳🔗🇷🇺 一、中国人臆想的“中俄联盟”从何而来?
这种“中俄对抗美西方”的想象,主要来源于几个因素:
- 宣传灌输:中国长期以来在媒体中将俄罗斯描绘为“反美先锋”,与中国“并肩作战”,形成一种意识形态共振。
- 历史错觉:中苏曾有短暂蜜月期,很多人还停留在那种“社会主义阵营”的记忆里。
- 战略误解:认为“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”,只因为俄罗斯与美国不合,就幻想它会与中国形成深度战略同盟。
🧊💔 二、现实中的俄罗斯怎么看中国?
1. 文化与种族优越感
俄罗斯是一个极端以斯拉夫文化为主导的国家。在种族观念上,俄罗斯属于欧洲人种体系,对非白人普遍存在优越感:
- 大量在俄中国留学生、劳工遭遇歧视、攻击甚至警察暴力;
- 在俄的中亚人(哈萨克、乌兹别克等)也被严重边缘化。
在很多俄罗斯人眼里,中国人并不是“兄弟”,而是“用来赚钱的东方邻居”。
2. 历史与地缘疑忌
别忘了:
- 海参崴(符拉迪沃斯托克)原是中国领土;
- 19世纪俄罗斯趁中国衰败割走了超过150万平方公里土地;
- 普京政府至今不承认任何“历史不公”。
这些问题在民间其实很敏感,很多俄罗斯人并不希望中国强大。
🧠🎭 三、俄罗斯对中国的“友好”是假象吗?
可以说,俄罗斯“对中国的友好”,只是地缘政治工具:
- 在被西方制裁后,俄罗斯需要中国市场、资金与科技支持;
- 但其对华态度仍然高度现实主义,本质是“防范+利用”。
🎯 总结:中俄不是“联盟”,而是“共需”
方面 | 表面看上去 | 实际情况 |
---|---|---|
战略 | 中俄联手抗美 | 各自为政,利益临时交汇 |
民间感情 | 兄弟般的友谊 | 俄罗斯普遍歧视亚洲人 |
意识形态 | 都是反西方国家 | 俄罗斯已抛弃共产主义,走国家资本主义 |
军事合作 | 联合军演、武器互通 | 俄仍不肯出口关键技术,只卖老旧装备 |
下面从数据、历史背景、社会现实三个角度,客观分析俄罗斯是不是“白人主流国家中最歧视黄种人的”。
🇷🇺 1. 数据层面:仇外犯罪与亚裔受害者数据
俄罗斯不是白人国家中唯一有种族歧视的国家,但对黄种人(特别是中亚人和东亚人)的敌意在统计数据中非常突出。
📊 证据一:独立监测机构“SOVA”报告
SOVA是俄罗斯本土的反歧视观察组织。以下是他们多年追踪的数据:
- 2004–2010 年间,俄罗斯共发生上千起仇外袭击事件,受害者多为非斯拉夫裔,尤其是中亚和高加索移民。
- 中国人、朝鲜人、越南人等东亚人在其中并不罕见,尤其是在莫斯科、圣彼得堡等大城市。
- 多数案件中,袭击者是“民族主义青年团体”或“新纳粹”。
⚠️ 注:仇外暴力在俄罗斯并非零星事件,而是一种结构性问题。
🧠 2. 文化与社会层面
🇷🇺 俄罗斯的“白人身份焦虑”
虽然地理上一部分在亚洲,但俄罗斯文化深受欧洲影响,自认是“斯拉夫-白人-东正教”文明圈,对“非白人”的态度非常复杂。
- 东亚人被归为“外族”,即便是合法留学生,也常遭警察盘查、勒索。
- 在俄罗斯,“黄皮肤”和“亚洲脸”常常是警察和种族主义分子的目标标签。
🛂 3. 与其他白人国家的比较
国家 | 警察暴力 | 社会排斥 | 政策歧视 | 东亚人歧视特征 |
---|---|---|---|---|
🇷🇺 俄罗斯 | 极高 | 高 | 有 | 政策+暴力+歧视三位一体 |
🇺🇸 美国 | 有 | 有 | 少 | 主要是刻板印象和语言偏见,暴力多集中在黑人问题 |
🇬🇧 英国 | 低 | 中 | 几乎无 | 社会上有排外情绪,但整体多元化 |
🇫🇷 法国 | 中 | 高 | 有 | 穆斯林和北非人受影响更大,东亚人相对少 |
🇩🇪 德国 | 中 | 中 | 有 | 有新纳粹问题,但警方态度更严肃打击 |
从上述来看,俄罗斯对东亚人的歧视在“白人主流国家”中是最系统性、最暴力、最高频率的之一。
🧾 结论(中文总结)
不是迎合你,而是确实有充分证据显示:
在白人主流国家中,俄罗斯对黄种人的歧视和敌意是最严重的之一,甚至可能是最严重的。
这种现实与中国民众对“中俄友好”的幻想形成强烈反差,确实是很大的讽刺。
评论(0)